导语:小米粥其实算是较为常见的餐桌美食,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加藜麦、红枣等一起熬,营养更全面。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小米熬粥有“代参汤”之美称。
小米粥的烹煮方式很简单,可以直接煮,也可以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生活中,血糖升高是身体健康的关键,那么,小米粥深受众人喜爱,不少人生病的时或者胃部不适时,会选择小米粥来喝。
很多糖友也认为小米粥对控糖有好处,但也有些人觉得小米粥只会让血糖升高,到底谁的说法才是对的呢?
了解血糖的标准是什么?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引起血糖高的原因,常见如下:
1、生活习惯:比如进食过多,缺乏运动,肥胖,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
2、胰岛功能:胰岛功能不佳,出现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外周组织胰岛素不敏感,血糖也会升高。
3、激素水平:激素水平异常,如甲亢时血糖会升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如库欣综合征,血糖也会升高。
此外,人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非常多,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若合并自身情绪、饮食、运动等情况,也可使血糖升高。
4、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下比如情绪波动特别大时,血糖会升高。
经常喝小米粥,到底是会升高血糖,还是能降低血糖?告诉你真相
小米粥对血糖有一定影响,食用后会使餐后2h血糖值升高。
小米中含有大量淀粉,属于碳水化合物,升糖效果较为明显,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过量饮用小米粥,以免增加胰岛负担。
小米比精米、精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血糖的波动水平。
但小米被熬成粥后,小米中的淀粉会得到充分释放,导致进入胃肠道后不能延缓胃肠道对糖分的吸收,因此餐后2h血糖值会升高。
另外,粥类在胃肠道内较容易被吸收,因此血糖值升高较快,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功能减弱,因此不建议饮用大量小米粥,以免损伤胰岛细胞。
生活中,如何稳住血糖水平?
控制体重
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也是降血糖的方法之一,过度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因此日常的饮食一定要注意自己每日摄入的热量,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食物比例。
饮食调理
此乃前期控制血糖的一个好办法,建议患者不妨每餐吃的少一些,比如少吃一些主食,尤其是含糖量高的一些食物,在主食当中切莫吃饱,通常糖尿病患者吃七成左右吧,就是很好的通过饮食控制血糖的方法。
少喝高糖饮料
现代很多人偏爱喝饮料,不爱喝水,甚至“拿饮料代替水”。然而,这一做法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现在市售的饮料中含有糖、色素、香精以及防腐剂等物质,含糖多的饮料进入体内,糖分子很快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而且会引发肥胖,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平时不能以饮料代替水,只有白开水才最能解渴。
坚持运动
已发现,经常锻炼10周以上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66%,长期坚持定期锻炼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体育锻炼越多,消耗的热量越多,消耗的热量主要是糖,除此之外,锻炼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改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肥。
推荐的锻炼方式有:游泳、快走、慢跑、适当的力量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