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智齿是指人类生长的第三副磨牙,也称为“第8颗牙齿”,通常在18-25岁之间开始生长,但也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没有长出来。
01
出现智齿一定要拔掉吗?
不一定所有人长出智齿都需要拔掉,拔掉智齿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智齿生长位置正常、不引起问题,且能够正常咬合,那么一般不会被拔掉。
若智齿有以下这6种情况,即使再痛苦也要拔掉
1、智齿生长方向异常。智齿的生长方向往往是朝着前方斜着生长,如果生长方向歪斜,就会压迫其他牙齿,导致牙齿移位。这种情况需要拔掉智齿。
2、智齿拥挤。口腔里的牙齿数目有限,如果智齿生长发现拥挤其他牙齿,就会破坏牙齿排列顺序,需要拔掉智齿。
3、智齿龋齿。智齿的生长位置靠后,口腔清洁困难,加上投食不慎,容易形成龋齿,这种情况需要拔掉智齿。
4、智齿引发其他病变。智齿的生长过程,常常会引起其他牙齿或口腔疾病,如口腔炎、肿胀、颞下颌关节疼痛等,这种情况也需要拔掉智齿。
5、智齿侵蚀其他牙齿。智齿肉底高度低,容易侵蚀下方牙齿,从而引发各种问题,需要拔掉智齿。
6、智齿囊肿。智齿不智慧,如碍于生长位置被阻,就会形成智齿囊肿,患者可能会感到脸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拔掉智齿。
其实,是否需要拔掉智齿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上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牙医的专业诊断,以决定是否需要拔掉智齿。
02
原来拔智齿也有最佳年龄?
最佳拔智齿的年龄应该在18-2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人的智齿尚未完全长出,智齿根部尚未完全成熟,牙齿较为容易拔掉,手术风险相对较小。
并且在这个年龄段以前,口腔成长发育还未完全完成,如果智齿提前拔除可能会影响牙齿排列和咀嚼功能。
而在25岁之后,智齿已经长出完全,根部也变得坚硬,拔除难度更大,手术风险也会增加。
所以,最好在18-25岁之间拔除智齿,当然,具体是否需要拔智齿还需要根据个人口腔情况和牙医的建议进行决定。
03
医生忠告:这6类人谨慎拔智齿
1、患有严重心脏病、肝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患有严重心脏病、肝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能拔智齿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会加重这些慢性病的症状,甚至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拔牙手术需要使用局部麻醉和吸氧等方法,这些操作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增加患者手术及术后的风险。
此外,慢性疾病通常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而拔牙手术后伤口容易感染,所以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伤口愈合不好的情况下。
因此,如果患有严重心脏病、肝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拔智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得到专业的医生建议后再进行手术。同时,术前和术后要进行严密的监测,避免手术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2、正在接受口腔治疗、牙齿矫正或者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
正在接受口腔治疗、牙齿矫正或者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不能拔智齿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治疗可能会对口腔造成影响,延迟拔牙的时间,或者需要在牙齿治疗或矫正之后再行拔牙。
口腔治疗和牙齿矫正需要牙齿稳固的支持来进行,拔除智齿会对其他牙齿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口腔治疗和牙齿矫正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口腔检查和规划,而拔智齿也要在治疗结束后再进行,以确保其他牙齿的稳定性。
而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如果进行拔牙手术,会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例如牙周病、龋齿等,并可能对口腔的恢复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果正在接受口腔治疗、牙齿矫正或者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需要拔智齿,建议在口腔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并尽可能在治疗后再行拔牙。
3、患有血液疾病,如血友病等
血友病是一种血液疾病,患者的血液缺少凝血因子,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因此,血友病患者拔智齿手术会增加大量的出血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在拔智齿手术中,有可能会对口腔组织产生较大的创伤,引起更长时间的出血。在血友病患者中,凝血功能差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因此,拔智齿手术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出血状况,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血友病患者如果需要拔智齿,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并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血液制品的输注、术前的凝血功能评估和围手术期凝血控制等,以确保术后出血的最小化风险。
4、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等
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的人如果需要拔智齿,一般需要在停用抗凝血药物后再进行手术,以减少手术时的出血风险。
抗凝血药物是一种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性疾病的药物,由于抗凝血药物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生成,因此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抗凝血药物同时也会抑制正常凝血功能,从而导致手术后出血的风险增加
因此,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的人在进行拔智齿等手术前需要暂停药物使用,具体停药时间根据药物种类、剂量、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而定。
在停药期间,需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手术进行时,凝血功能处于正常范围。拔牙手术结束后,如果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血药物,则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恢复治疗。
5、患有牙齿相关疾病,如发生了牙根周围炎、骨质疏松等病症
牙根周围炎和骨质疏松等疾病都会影响牙齿及其周围的组织,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拔智齿可能不是很适合。具体原因如下:
牙根周围炎:牙根周围炎主要是由牙周病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并且炎症病灶通常在牙根附近。如果在炎症期间拔牙,牙周病菌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引发全身感染。此外,在炎症严重时,拔牙也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到周围组织,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病患者,牙齿周围骨质通常也较为脆弱,因此拔牙可能导致骨骼受损并难以修复。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尽可能保留牙齿,而不是拔牙。
6、怀孕的女性
怀孕的女性之所以不建议拔智齿,是因为这是一种口腔外科手术,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和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和发育,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此外,拔牙手术后可能会导致口腔出血和肿胀,这可能会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特别是在后期怀孕时进行拔牙手术,可能还会引起早产或其他并发症。
如果怀孕的女性确实需要进行牙齿拔除手术,最好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或怀孕后期进行。
在怀孕期间,医生和牙医应该共同判断手术是否必要,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此外,怀孕期间应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以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预防拔牙手术的必要性。
总之,拔牙手术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各类人群应视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是否进行拔牙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