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科技提高,各种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而家中必备的酱油,在超市里也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价格也千差万别,有几元的也有好几十的,品牌那更是数不胜数。
品牌中较为出名的有:李锦记酱油、海天酱油、千禾酱油、厨邦酱油等,种类中比较常见的是:味极鲜酱油、海鲜酱油、生抽老抽酱油等。
有人说酱油会致癌,这是真的吗?其实,有种“酱油”确实有致癌风险,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千万别买。
有人觉得,酱油看起来都差不多,成分应该都一样,其实不然,酱油可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
酿造酱油以黄豆、黑豆等纯天然豆类为原料,通过微生物自然发酵而来,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配制酱油则是以酿造酱油为原材料、通过酸性物质水解其植物蛋白,再加入多种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生产周期短,成本低。
最初,酱油会致癌这种说法,是来源于焦糖色这种食品添加剂,大多数配制酱油都用它来制作,其主要成分中的“4-甲基咪唑”被认定为2B级致癌物。
不过相关专家表示:2B级致癌物仅表示可能致癌,由于其证据较少,不必恐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酱油中,焦糖色含量要低于200mg/kg。
因此,酱油致癌这一说法缺乏理论依据,目前未得到权威机构认可。
二、配制酱油千万别买
去年,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称:“配制酱油”与“配制食醋”不能与酱油和醋相提并论,它们营养价值低,不得再生产和销售这类产品。
配置酱油中,丙醇类化合物容易超标,这类物质有一定的毒性,长期食用会损害肝、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一定的致癌和致突变性。
三、酱油的种类
超市货架上,酱油种类十分复杂,如何区分呢?
一般来说,酱油是根据其颜色来区分的,分为生抽和老抽两种,但是若按照其他标准来区别的话,那酱油的种类就繁多了。
1.等级
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越高,酱油等级就越高,品质越好。
氨基酸态氮大于等于0.8克/100ml为特级;
氨基酸态氮大于等于0.7克/100ml为一级;
氨基酸态氮大于等于0.55克/100ml为二级;
氨基酸态氮大于等于0.4克/100ml为三级。
2.制作工艺
按照制作工艺来分的话,酱油的种类就很多了,例如:黄豆酱油、红烧酱油、餐厅酱油、鲜香酱油、酱香酱油、脂香酱油、一点鲜酱油、味级鲜酱油、蒸鱼豉油、卤水汁酱油、原汁窝油、原生态酱油、有机酱油等。
3.颜色
生抽: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味道比较咸,主要用来调味。
老抽: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的,鲜美的微甜,主要用来给食品着色。
4.制造工序
低盐固态工艺: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添加较大比例麸皮、部分稻壳和少量麦粉,发酵时间短,酱香浓,色泽深,氨基酸转化率较低。
浇淋工艺: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池设假底,假底以下为滤出的酱汁,经过用泵抽取假底下酱汁于酱醅表面进行浇淋,实现均匀发酵的,利用率高、风味好、成本较低。
高盐稀态工艺:以豆粕和小麦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豆粕高压蒸煮、小麦焙炒、混合制曲发酵后压榨取汁,利用率高,风味好,发酵时间长,成本高。
5.国标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和/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国家标准号。酿造酱油:GB18186-2000;配制酱油:SB 10336-2000
酱油在生活中很常见,是厨房中必备的调味品之一,做饭的时候添加少许酱油能够增加鲜味,提高食欲。
总而言之,在购买酱油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跟风选择,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遇到不懂得及时向超市售货员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