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时间可以说是一把杀猪刀,总会在人们身上留下一定的痕迹,特别是衰老的痕迹,随着年龄的不断推移,各个器官以及细胞组织会出现一个不断衰老的过程。
过了50岁之后,身体素质也会逐渐下降,再加上没有合理的调节生活习惯,这就会容易使一些慢性疾病找上门来。
在临床医学方面,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出现了三高疾病,特别是过了50岁之后,被查出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这些慢性疾病虽然进展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对于心血管等各项器官的危害不容小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大家除了要控制好身体里的各项指标以外,也要多多关注血管健康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如今人们的养生意识都在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养生的队伍当中。
在中老年人的养生目光里适当散步可以促进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可以帮助养护心血管,那么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吗?
01坚持走路锻炼,身体或会收获4大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
在走路的过程当中有助于加速身体里的血液循环,这样可以使毒素和垃圾从身体当中排出,也可以增强呼吸系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改善心情
在走路运动的过程当中,有助于身体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的水平,而这两种物质有助于缓解身体紧绷感,也可以帮助改善心情,稳定情绪。
减肥塑形
散步所消耗的能量要稍高于慢跑,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确实是事实有相关研究发现,由于散步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脂肪,而慢跑消耗的热量仅仅只有50%是来自于脂肪的。
所以如果想要减肥塑形的话,平时也可以通过散步的形式进行,可以帮你塑造一定的完美曲线。
增强记忆力
经常在户外进行走路运动,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锻炼大脑思维,有助于缓解大脑的疲劳。
还可以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里,坚持走路半年的人和从来没有走路习惯的人,相比较坚持走路的人,头脑会更灵活,记忆力也会更强。
02多散步对血管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大家常说散步能够增强体质,保护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养成长寿体质。
其实散步属于是有氧当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并且有相关研究显示与散步时间、散步地点以及散步方式没有因果关系,不过与散步步数密切相关。
经常散步确实能够帮助养护血管健康,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还可以帮助减少脑中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一点,散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讲究科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保护血管,促进身体健康,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357走路方案“。
”3“:指的是每天要散步3公里,大概是步行5000步左右,步行的时间尽量是保持在半个小时以上;
”5“:指的是每周走路运动的方式不能够少于5次,尽量是保持在5~6次,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维护心血管健康;
”7“:指的是在散步的过程当中,自己年龄加上心率等于170,可以避免运动幅度过大,使身体出现负担。
03医生建议:50岁后,坚持做这2件事或比运动好
平衡饮食结构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损伤很大,特别是会对血管的损伤,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容易使血管壁当中的脂肪和垃圾越堆越多。
这样不仅会给血管壁带来损伤,也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导致堵塞问题出现。
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平衡饮食结构,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少盐,少糖少油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血管,增强血管弹性,避免出现血管问题。
定期体检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定期体检是特别关键的,特别是过了50岁的人本身就是慢性疾病的高发阶段。
此时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避免小问题,拖成大毛病,也可以更好的发现一些隐藏疾病,帮助养护心血管健康。
04阅读延伸:散步虽好,但并非适合每个人
对于肠胃功能比较差的人不建议饭后马上散步,否则就会容易使消化功能越来越差,竟然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腹胀等问题出现;
本身有心绞痛和冠心病等心脏问题的朋友,在进食后不能马上散步,否则就会容易诱发心绞痛问题,出现也会容易带来心肌梗死的现象;
对于低血压和贫血患者也不可以饭后马上散步,这是由于饭后血液都集中在胃部进行消化,如此一来在散步时就会容易带来脑部缺血问题会容易带来头晕目眩,严重的话也会容易出现低血糖或者是低血压现象。
结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血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保障身体健康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血管,这样才可以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