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蚝油是生活中常吃的调味品,在中国人桌上,大部分烹饪食物都会放入蚝油,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
但是关于蚝油的传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认为蚝油经过加热之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增加身体癌变风险,严重损害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关于蚝油致癌的说法,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难道癌症高发真的与蚝油有关吗?蚝油加热真的会致癌?如果你也好奇的话,下面不妨了解一下。
01耗油的主要成分
蚝油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利用牡蛎加工时煮汁经浓缩而成。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等多种成分,深褐或酱红色,具蚝油特有的香气、滋味和气味。
稠度适中,不分层,盐分不超过15%,氨基酸态氮不低于100毫升0.3克,总酸以乳酸计,不超过百分之一。
蚝油中氨基酸种类达22种之多,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协调平衡。其中,谷氨酸含量是总量的一半,它与核酸共同构成蚝油呈味主体,两者含量越高,蚝油味道越鲜美。
02癌症高发,或是耗油惹的祸?
网上所传的“蚝油”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名字听上去非常的化学物质。但其实相当于味精、鸡精当中的成分。
而其中的谷氨酸钠一直被大众误以为是致癌物,经过研究证实,谷氨酸钠并不致癌。它是小麦及玉米中的淀粉,在进行微生物发酵后,从而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
不过蚝油在加热后,出现的谷氨酸钠,呈现一种鲜物质。一旦温度加热到120℃以上,便会失去它的鲜美味度。
市面上出售的蚝油,均为经食品检疫部门检验合格的调料,符合规定要求即可上市销售,所以请大家放心食用。蚝油一般是不会对身体造成特别大伤害的,但是要尽量避免过多食用。
03耗油过量食用的危害
1.加重肾脏负担
蚝油中含有大量盐分,长期、过量食用耗油,会导致体内的盐分摄入量过多。而机体的盐分,需要通过肾脏代谢的方式排出体外。
因此,过量食用耗油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细胞受损,从而造成肾脏功能减弱。
2.血压升高
耗油当中的碘元素是较为偏高的对话,对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在判断的过程中要适量的放用。
而且食用的食用量也要适量,以免摄入太多紊乱体内的钠盐,导致碘离子成分偏高,进而使血氧浓度升高,诱发高血压类疾病。
3.诱发痛风
蚝油是用牡蛎为原料,然后经过煮熟取汁浓缩制成。牡蛎属于海鲜,嘌呤的含量比较高。所以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人群,要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
这类人群食用过量的蚝油之后,会诱发痛风、关节红肿、发烫、肿痛,以至于不能正常活动。
04医生:这3种调味品,尽量少吃
1.食盐
很多人在做菜时,在提高菜品的口感和自己的食欲,会放入较多的食用盐。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吃的零食,也有盐的成分,不知不觉中摄入的食盐量就已超标。
长期摄入过度的食用盐,很可能造成体内水质潴留,造成高血压的波动。如果血压控制不当,很容易损伤心脑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脑血栓疾病。
2.自榨油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经常会选择一些自榨油,认为这种自榨油相对比较安全,而且比较划算。但殊不知,自榨油很难得到安全保证,而且患癌几率也会有所增加。
因为像这种自榨油,制作环境得不到一定的卫生保证,而且,还有很多商家会选择一些发霉的花生等进行榨油。
而这种花生当中,本身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如果说食用这种自榨油的话,也会导致黄曲霉毒素摄入超标,增加肝脏受损的情况,威胁到个人健康。
3.味精
味精是许多人最喜欢的食物,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味精会致癌,但味精中生产的钠相对较高,这将导致血压升高。如果你多吃味精,不仅会麻痹你的味觉,还会加重各种器官的代谢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味精虽然不会直接致癌。但会引起心血管疾病,损害各器官功能,甚至破坏免疫力,希望能少吃点。
05延伸:什么时候不宜放蚝油?
1.麻辣烫不放
很多人做麻辣烫时,会放大量的蚝油,甚至还有一些人做麻辣卤味时,蚝油一瓶瓶的往里面加,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蚝油本身的鲜味,会压住麻辣菜中的辣味,从而导致麻辣菜的味道怪怪的。甚至还会导致做好的菜肴,吃着十分的腻口。
2.辛辣菜不放
蚝油属于提鲜力很强的调味品,它只适合用于相对清淡一点的食物。而辛辣类食物味道过于复杂,会掩盖蚝油的鲜味,所以不建议加蚝油。
3.腌制菜品不放
因为在腌肉腌菜的时候,通常使用了大量食盐,这些腌菜盐分已经很高。而蚝油本身也有一定的盐分,如果加到腌菜中,很可能导致盐分超标,为了味道鲜美而放弃是健康是不可取的。
4.海鲜类食品不放
蚝汁的主要成分牡蛎属于海鲜类食材,本身具备一定的鲜味。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加工,它的鲜和新鲜的海鲜食材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所以在制作海鲜类菜的时候,尽量不要添加蚝油,避免影响新鲜海鲜原始的味道。
5.甜口食物
做甜口的菜也不适合放入蚝油,如糖醋里脊,松仁玉米,西红柿炒鸡蛋,可乐鸡翅等。蚝油本身除了鲜味,还带着一些咸味,放入蚝油会引起口感上产生不可控的变化,影响菜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