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生活常识

王先生今年46岁,是一名软件开发者。因为行业性质,饮食不规律、以车代步,还有加班这些都成为了家常便饭。最近,王先生发现自己腹部肥胖明显,经常性的口渴。即使补充水源,仍然感觉到嘴唇部干燥,并且伴随头晕等不适。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先生前往医院检查。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化验结果竟然好几项超出正常范围。王先生的空腹血糖6.0mmol/L,趋于高血糖的临界值。血压150/112mmHg,甘油三酯及超声提示脂肪肝。最终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医生在了解王先生的生活作息后,发现他很少运动。因为有车,就连走路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对症开具相关药物后,特别强调了王先生要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在医生的指导下,王先生按时服药。并且,将出门靠车的习惯改正,每日坚持走路锻炼身体。

半年后复查,王先生空腹血糖为、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体重下降10斤。用他自己的话说,自从坚持走路锻炼,他觉得全身上下神清气爽......王先生的朋友得知他的经历后非常疑惑,走路锻炼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一、坚持走路锻炼,对身体都有哪些好处?

走路作为最简单的锻炼方式之一,也是比较健康和有效的方式。走路锻炼是一项有氧运动,不仅起到塑造身形的作用,还对身体有以下好处。

1、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人体代谢血糖包括吸收、运输、分解和利用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血糖是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中,然后由胰岛素协助,运送到体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吸收肠道中的血糖,并促进血糖进入体细胞。其次,进入体细胞的血糖会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转化成乳酸,形成人体需要的热量,为人体提供能量。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部分血糖无法进入体细胞,最终导致人体代谢血糖的过程出现异常,出现血糖含量过高。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规律服用药物,监测血糖外,坚持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而走路是很多糖尿病病友青睐的运动方式之一。坚持长期走路,可以增加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随着活动量的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可以减轻胰岛的负荷,从而降低血液中血糖的含量。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同时,在走路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进而加快糖代谢的速度。促进了胰岛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综上,糖尿病患者通过走路运动可以辅助降糖,但是要遵循个性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我国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居多。

所以,在选择走路运动时,建议以餐后3小时之内为宜。通过走路,将餐后的高血糖降低,还可以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况。如果是空腹走路运动,建议测量血糖后进行,避免走路时间过长,导致一过性低血糖。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2、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由于现代人生活作息不健康,比如长期高油、高盐、高脂饮食,以及久坐不动,导致高血压的患病人群逐步年轻化。而走路运动对降血压有一定帮助。

因为在走路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外周血管扩张的效果。外周血管扩张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机体内的血容量下降,致使血压下降。

不仅如此,走路运动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促进中枢神经释放扩张血管。而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还有情绪波动,而走路运动可以舒缓心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升高。

所以,建议心肺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较稳定后。坚持走路运动,每次时间半个小时以上,循序渐进。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3、改善肠胃功能,促进肠蠕动。

现代人生活作息较差,经常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规律,加上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导致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不良、肠胃胀气、便秘或者腹泻等不适症状都是肠胃功能减弱的表现。改善肠胃功能,不仅可以通过药物、食物,走路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走路运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和胃液分泌,增加肠蠕动。进而起到促消化的作用,改善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对于便秘的人来说,可以促进排便。而且走路运动可以帮助提高人体代谢,进一步刺激肠蠕动,有助于再次消化胃内容物。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4、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

睡眠质量降低,无法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人的抵抗力就会降低,身体健康就无法保证。不仅如此,失眠、睡眠质量不佳还会影响记忆力、情绪等。恢复睡眠质量,除了原发疾病的治疗或者情绪疏解,走路锻炼也可以起到助眠的效果。

研究发现,坚持走路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尤其是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得以改善,大脑皮层修复。并且走路运动可以调节自主神经,改善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坚持走路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增加机体疲劳感。从生理上需求上也会缓解失眠的问题,让人很快进入深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既然坚持走路运动对身体有诸多好处,那么,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适呢?不少人追求一万步或者两万步,甚至是在微信上发起了走路比拼。那么,走路锻炼是越多越好吗?

二、走路是合适的锻炼方式,那么每天走多少步合适?

临床上,经常遇见因为锻炼造成身体副损伤的患者。其中,有不少人因为追求步数的增长导致膝盖损伤,形成积液后疼痛到无法正常行走,才选择就诊。他们认为,走路运动简单又方便,只要是走路,就是越多越好。所以,每天都在20000步左右。直到身体出现不适,这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有多么错误。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走路锻炼到底多少步才合适呢?

根据《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介绍,成年人每天走路在6000-10000步比较合适。因为过少的步数起不到锻炼的效果,而走路步数过多,长此以往会增加膝盖半月板的压力,造成半月板损伤。或者,一味的追求步数的变化,不顾自身身体情况,超过自身的负荷量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继而肌肉和关节的支撑力降低,容易出现摔倒、韧带损伤等情况。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骨质疏松情况出现,各项身体器官的机能也在下降。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弹性降低,坚持高步数锻炼容易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继而出现关节炎,产生关节疼痛。如果长此以往,炎症发展到晚期,还会导致行动障碍,影响正常走路。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故而中年老人日行6000-7000步比较合适,既不会对心肌、骨骼肌产生压力,还对身体健康有益处。另外,正在疾病恢复期的人也要对应调整走路锻炼的步数。可以遵循循序渐进,每周增加10%的原则进行锻炼,以免对身体造成副损伤。

除了控制好步数之外,如果走路方式不恰当,这项简单的运动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健康呢?

三、走路锻炼身体,但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健康的运动方式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就拿简单的走路来说。什么时间进行、什么姿势才能发挥最大效力,运动前是否需要准备都是有注意事项的。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首先,选择对的时间,饭后不宜立刻走路。

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活过九十九”。不过,我们不建议饭后立刻行走。因为吃饭后立刻行走,尤其是吃的过饱。走路运动时需要调用血液供应到肌肉、关节等部位,以保证运动系统的运转。这时原本在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导致胃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

同时,饭后立刻走路后。随着腹部的摆动,肠蠕动加快,造成胃部的食物没有被彻底消化。进入肠道后,增加肠道负担。如果走路的速度过快,还会造成胃下垂。因此,建议饭后半小时再走路锻炼。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其次,选择正确的姿势,提高走路锻炼的效果。

走路运动也有基础步骤,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达到运动效果。所以,要发挥它的最大效力。一般,在走路时要腰部挺直,前三步呼,第四步吸气,这样反复交替,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

与此同时,一字步行走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方式。一字步的意思就是左脚和右脚前后并立,左脚向前迈,右脚落在左脚刚刚起步的位置,类似于猫步。这样的姿势有助于促进腹部运动,达到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同时,走路的速度不要太快,但也不同于散步。一般平均一秒钟走1-2步,每一步的幅度增大。这样可以消耗身体机能,然后脂肪,分解体内的糖分。还可以在走路的过程中两臂随着步伐前后摆动,如果空间合适,可以将手臂甩到前后的极限处,对于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能缓解肩膀部位的不适,还能预防驼背。

另外,选择合适的装备,做好走路前的准备工作。

有的人认为走路这种锻炼方式极其简单,不用任何准备工作,实则不然。在走路之前建议大家选择合适的衣裤和鞋子,以宽松为主。尤其是鞋子,防止脚部磨损。

对于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中年老人,建议晚餐后进行锻炼。比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高,需要通过药物维持血压。傍晚时血压趋于稳定,可以避免头晕等不适。

坚持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有哪些好处?

还有,走路运动之前也需要做10分钟左右的拉伸运动。如腰部扭动、高抬腿等,使肌肉充分放松,提高适应性;预防腰部扭伤和韧带拉伤。

写在最后

走路运动,贵在坚持,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我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方式,以达到保健效果。切记,运动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心急也不能跃进。

标签: 生活常识